说起校企,哈工大集团不可谓不“知名”。这个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才、科技、教育实力为后援,拥有多个研究所、研发中心和科技实业公司,拥资百亿的国企巨头,近年来却因为频繁闹出债务丑闻,被列入“被执行失信企业名单”被网友们诟病。而大型国企组织管理混乱、内部人员中饱私囊、管理层侵蚀国资等一系列问题也像“牛鬼蛇神”一样被网友们挖出来,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犹昙花一现的昔日辉煌

据天眼查信息,1993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高新技术开发总公司(工大高总)注册成立,法人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年,工大高总发起成立哈尔滨工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工大高新),并于1996年5月28日在上证所挂牌交易(600701)。同年,哈尔滨工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大集团)正式成立,成为当时与长城集团、香港航科集团起名的三大外向型集团企业之一。

此后的20年间,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才、科技优势和自身成功的资本运营,哈工大集团不断实现产业集群,形成以以高科技板块为龙头、以加工制造产业板块为基础、以金融板块为核心、以商服实业板块为保障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为东北经济振兴和老工业基地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哈工大集团资产总额高达300亿元。仅其控股的“工大高新”、“工大高总”、“黑龙江乳业集团”等十个大型集团公司所属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就有近百家,涉及展览体育、生物食品工程、乳制品、旅游酒店、信息科教、物业管理、物流管理等各产业版块,并且经过十多年积累,工大集团人才储备、技术力量、产品结构等各方面居行业领先水平,具备高速成长的所有要素。

百亿集团面临被瓜分境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前程远大、让众多人望其项背的巨头,先后多次被爆出债务问题,陷入濒临破产境地,甚至连几个亿的融资融资项目都出现违约,“被迫”拍卖其持有部分银行股份权益。

2018年1月,新华富时受托管理的“新华富时哈工大资管计划”违约;7月,大通资产管理的哈工大“阳明210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违约;9月,曾被业内视作“不可能违约”,拥有七级增信“加持”的“红博会展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再次违约。

而融资项目接连的违约,受到直接损害的就是投资人,结果就是哈工大集团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其持有的厦门国际银行8000万股股份及派生权益也被黑龙江省林区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执行拍卖。而据投资者透露,哈工大集团林林总总的负债约170亿,为了实现融资,哈工大集团高管团队、财务总监何某某等甚至进行利益输送。

实际上,从一个拥资三百多亿,控股十多个大型集团公司,参股众多上市科技企业的国企巨头,沦落到如今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境地。这中间的“门门道道”,仔细梳理后并不难理解。

翻身契机反发展阻碍

哈工大集团频繁的债务危机,让作为校企合作方的哈工大也深受其害,名誉、经济受到损严重失。而哈工大集团在地区经济结构中非同凡响的地位,对地区发展也难免造成冲击。

2018年7月,哈工大工作组正式进驻哈工大集团,其中包括现哈工大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郭某某和集团董事长王某某。工作组旨在帮助哈工大集团进行资产处置和债务清偿,不负责哈工大集团日常运营。深陷债务危机的哈工大本以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却不曾想遇到是更大的危机,让哈工大集团陷入难无法自拔的境地。

工作组入驻以后,按照原定计划,拥资百亿,享受各方面制度政策扶持的哈工大应该很快就能清偿债务,逐步走向正轨,甚至凭借优质的资源实现盈利,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本来应该负责哈工大集团资产资产处置和债务清偿问题的工作组,自始至终都没有处理一笔债务,处置一个资产,甚至没有和任何一家意向合作的企业达成实质性进展。

相反,以郭某某和王某某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组更多的是向当地省委领导发出错误信息,试图借助对哈工大集团的资产处置、债务清偿牢牢地把哈工大集团的权利攥在手中,这其中的目的不言而喻。事实上,在工作组入驻期间,凭借哈工大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的实力,很多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哈工大集团债务问题的解决,甚至一些企业还拿出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但都无一而终,这中间的种种原因,想必不必解释。原本看到一线曙光的哈工大集团就这样硬生生被扼杀。

资产处置的中

众所周知,企业陷入债务纠纷,被迫偿还债务时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清算处置,哈工大集团也不例外。一般企业资产清算处置,往往需要实力雄厚、公信力高、业务经验丰富的第三方公司承接,特别是大型企业,对资产处置承接公司的要求更加严格。

面临债务危机后的哈工大集团的资产处置,事实上是由一家2018年7月4日才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仅500万元的上海垚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的。资料显示,该公司每处理一个哈工大集团的资产,哈工大需要向其支付交易金额2%-5%的佣金作为服务费。而哈工大集团的这项决议,是由现集团董事长郭某某决议批准的。这中间不免让人怀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事实上,通过处置国有资产接机捞外快的手法在哈工大集团时有发生,伤痕累累的哈工大集团俨然成了一些人大饱私囊的工具,国家资产在个人利益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2015年5月,哈工大集团收购互联网数据公司汉柏科技,交易总价高达25亿。据汉柏科技当时披露,汉柏科技主要从事网络安全产品、基础网络产品等业务,预计2015年、2016年、2017年利润均超出1亿。然而根据中科华评估,汉柏科技100%股权评估价值较其账面净资产溢价仅在144.84%,资金状况平平,虽被看好,但估值远远低于25亿。

而事实是哈工大集团确实以25亿高价收购汉柏科技100%股权。当然,有网友提出集团领导和汉柏科技合谋,故意提高标价,回扣管理团队。这其中的利与利,我们不得而知。

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2016年,哈工大集团拿到工商银行20亿贷款。根据常识,企业负债累累,没有贷款能力的情况下,银行是不会发放贷款的。而奇怪的是,哈工大集团确实拿到了这笔钱。

据哈工大内部人员透露,当时贷款所需的手续,其实是集团财务总监何某某授意下,私刻假公章和财务章(其中包括政府部门公司的公章),并在没有任何授权下,通过工大高新的名义进行担保,最终利用假文件获得的。当而集团领导郭某某在查出此事后,并没有向省领导汇报,刻意隐瞒下来。

有内部人员透露,工大高新自上市以来,所进行的各类融资活动,都有高管团队成员何某某等人的插手,原来10%的融资成本,在何某某等人的干预下,集团承担超过15%的资金成本,这中间的融资差价,又去了去哪里呢?

回头看看这一些列事件,不难看出,无论是投融资、企业收购、资产处置,哈工大集团都处于一个被人操控的位置。这个曾经名动一时,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巨头国企,今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哈工大集团能否摆脱曲折的命运,重现往昔辉煌,还需要更多考验。

标签: